10 月 7 日,有网友爆料称,2025 年影视行业的寒风,精准刮向了娱乐圈的“夹心层”——腰部艺人。这些曾经在荧幕上混了个脸熟的演员们,如今正集体陷入“高不成低不就”的生存困局:既挤不进头部顶流的资源圈,又放不下身段去抢配角和短剧的饭碗,最终在行业洗牌中成了“批量失业”的代表。
平台和资本为了稳赚不赔,干脆把宝全押在“已验证”的头部艺人身上——毕竟顶流们自带流量,是收视的硬通货。而曾经靠一部热剧就能混得风生水起的腰部演员,却因为“不扛剧”被平台默默踢出主演备选库,曝光度断崖式下跌。更残酷的是,2025 年各大平台继续大刀砍向长剧预算,短剧投资比例一路飙升,传统影视的岗位自然大幅缩水。
低成本、快回报的短剧虽然火爆,但用的多是新人或者片酬不高的尾部演员。腰部艺人那点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”的片酬,在制作方眼里成了“性价比洼地”——要价不低,流量没有,不淘汰你淘汰谁?就连原本能靠综艺“刷脸”续命的通道,也因招商困难被大规模砍掉,多栖发展的路越走越窄。
这一群体的尴尬还不止于此:论能力,缺乏扛剧实力和忠实粉丝;论心态,不少人拒绝三番以外的角色,看不上小成本制作。结果就是全年拍戏天数“掰着指头能数清”,商务报价却还虚高不下,有价无市成了常态。如果再加上一个资源跟不上的非头部经纪公司,艺人被动“冷藏”一年以上也不稀奇。
有人无奈转战直播带货,但转化率远不如真顶流;也有人片酬缩水仍接不到戏,只能在家“抠脚”等机会。而与此同时,观众却不再买账——台词靠配音、演技靠瞪眼、拍戏还边看剧本边念词的演员,正被加速清出市场。“注水剧连吃饭时看都嫌浪费时间”,一条网友评论道出多数人的心声。
有意思的是,对这一现象,不少观众反而拍手叫好:“太好了,终于可以少看点烂剧了!”“来来回回就是那些人,早该换换血了!”越来越多人认为,行业资源收紧或许是好事——逼着制作方回归剧本,逼着演员打磨演技。短剧在崛起,但长剧更需要好故事;资源少了,是不是能好好拍剧了?
说到底,这场看似残酷的“腰部淘汰战”,何尝不是市场在用脚投票:当混日子的演员逐渐退场,好剧本与真演技才有机会重回 C 位。影视寒冬寒了“夹心层”,却或许正悄悄冻出一片更健康的内容土壤。
配多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